小猫生了奶藓怎么办?
奶癣又称过敏性皮炎,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之一。常发于头皮、脸面,也可发生在躯干和四肢,主要表现为红斑、丘疹或疱疹,并伴有瘙痒感。若仅出现轻微的皮屑脱落及皮肤脱屑现象而不出现瘙痒症状者,称为“胎垢”;而由寄生虫(如头皮的虱子)引起的婴幼儿急性炎症反应,则表现为奇痒难忍。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。首先,可能是由于婴儿对母乳过敏所致。因为人类乳蛋白是主要过敏原,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,当母亲食用了含有乳制品的食物后,就有可能会使婴儿产生过敏反应。其次,可能是由于哺乳期的母亲食用某些食物导致的婴儿皮肤过敏,如鱼虾蟹等,或是哺乳期的母亲使用了某种药物,如磺胺类药物、抗生素等,这些药物经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后,都有可能引起宝宝皮肤出现过敏反应。婴儿的贴身衣物使用洗涤剂、香皂、肥皂等日用品,或是家里使用的化妆品、化学药品等都有可能成为致敏的原凶。 一些物理因素如日光暴晒、寒冷、干燥、热空气以及机械性刺激(如摩擦)等,均可能引发或加重宝宝皮肤泛红、瘙痒的现象而被认为是由过敏所致。父母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宝宝的年龄、性别、体质、发病季节等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。
对于患有“奶癣”的宝宝,除了应及时治疗外,父母还应帮助宝宝消除致病诱因。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,应暂时避免进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,如鸡蛋、鱼、肉等,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。 如果是因为哺乳母体饮食不当而引起湿疹,那么父母就必须调整妈妈的饮食,如不要吃辛辣食物,少吃牛羊肉等“发物”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这样才能真正帮到宝宝。 对尘螨、真菌或其他物质过敏的患者,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干爽整洁,减少灰尘和霉菌的滋生。 不提倡给宝宝使用激素类药膏,如果一定要使用,也应该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 因为这类药物具有抑制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,长期大量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,甚至导致皮肤依赖性,停药后反而会加重。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碱性强的肥皂、洗衣粉、洗衣液等清洗孩子的衣物和尿布,以减少碱性物质对肤质的刺激。